
努比山羊又名紐賓山羊,因原產于埃及尼羅河上游的努比地區而得名,現在分布于非洲北部和東部的埃及、蘇丹、利比亞、埃塞俄比亞、阿爾及利亞,以及美國、英國、印度等地。努比奶山羊因原產于干旱炎熱的地區,所以耐熱性好,對寒冷潮濕的氣候適應性差。用它來改良地方山羊,在提高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方面效果較好。我國廣西、四川等地都曾引入過該品種,屬肉乳兼用型。
1努比亞山羊起源
努比亞名源于埃及尼羅河第一瀑布阿斯旺與蘇丹第四瀑布庫賴邁之間的地區的稱呼。
努比亞這個詞來自埃及語中的(nub),也是努比亞山羊的發源地,所以用“努比亞”對羊進行命名。其美國“華特希爾公司”、英國“KHZ”、中國“貴州努比亞牧業公司”先后分批引進了努比亞山羊,對其進行培育,適應本國氣候,由于努比亞是亞熱帶品種,所以棕色、暗紅為多見,其換牙時間也明顯快于我國其他品種,最快一年可換三對牙,所以不能單以牙齒判定羊的周歲。努比亞在我國經過了30多年的培育,與很多地方品種進行了雜交改良,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2012年貴州省投資七千多萬元在貴州省松桃縣建立了、貴州省努比亞山羊發展有限公司、努比亞研究所、努比亞原種場、努比亞雜交改良場、總占地面積6000畝,建筑面積60000平方米組成了一只專門針對努比亞山羊進行系列培育與研究的隊伍。
努比亞山羊原種毛色較雜,但以棕色、暗紅為多見;被毛細短、富有光澤;頭較小,額部和鼻梁隆起呈明顯的三角形,俗稱“兔鼻”;兩耳寬大而長且下垂至下頜部。引入中國地區的均為黃色,少數黑色,有角或無角,有須或無須,角呈三棱形或扁形螺旋狀向后,至達頸部。頭頸相連處肌肉豐滿呈圓形,頸較長,胸部深廣,肋骨拱圓,背寬而直,尻寬而長,四肢細長,骨骼堅實,體軀深長,腹大而下垂,乳房豐滿而有彈性,乳頭大而整齊,稍偏兩側,是世界著名的奶肉兼用山羊,體高與世界有名的薩能羊相當。
2努比亞山羊特點
體重
成年公羊一般體重可達100公斤以上,成年母羊可達70公斤以上。
努比亞二月齡斷奶體重:公羊28.16千克,母羊21.20千克,高于國內其它品種50%。
體格高大
努比亞成年體高:公羊120厘米,母羊103厘米;成年體重:公羊157.43千克,母羊98.53千克。
繁殖性能
努比亞公羊初配種時間6—9個月齡,母羊配種時間5—7月齡,發情周期20天,發情持續時間1—2天,懷孕時間146—152天,發情間隔時間70—80天,羔羊初生重一般在3.6公斤以上,輔乳期70天,羔羊成活率為96%—98%,產羔率為2.65只,年產胎次2次。
努比亞年均產羔2胎,平均產羔率23.01%,其中,初產母羊為163.54%,經產母羊為270.5%。
產肉率高
努比亞成年公羊、母羊屠宰率分別是51.98%、49.20%,凈肉率分別為40.14%和37.93%。
適應性強
飼養
努比亞常年外調種羊7萬只,主要調往四川、貴州、云南、湖南、廣東、廣西、湖北、陜西、河南等省市自治區,在調入地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和很好的生產能力,努比亞改良調入地母羊成效顯著,其中改良簡陽大耳羊效果最為顯著。
風味
含有努比山羊血緣的羊肉,肉質細嫩、膻味低、風味獨特,被廣大消費者所喜好。
3飼養管理方式
丘陵地區的農戶采用圈養或栓養組合的兩種方式,山區多采用放養為主,多數農戶圈養和拴養,羊舍內建有漏糞式羊床、水槽、食槽等設施,飼草主要是野生牧草、樹葉樹枝、藤蔓、農戶稿桿和人工種植牧草;補飼的精料以玉米、小麥、麥麩為主,適當添加飼料添加劑;防疫上每年打好兩次預防針,按季節驅蟲、這樣就可以確保努比亞山羊的健康發展。
4引種指南
努比亞選種
用科學的方法對山羊進行選種,主要采取系譜鑒定、本身鑒定和后裔鑒定。
系譜鑒定系譜是一只山羊祖先情況的記載,借助系譜可以了解被選個體的育種價值,過去的親緣關系和祖代對后代在遺傳上影響的程度。系譜鑒定就是分析各代祖先的生長發育、健康狀況以及生產性能來確定山羊的種用價值。因此,選擇種山羊時,首先要查看被選山羊的祖代資料。特別是挑選幼齡種山羊時,應以系譜作為選種依據。一般要查看三代資料。
本身鑒定就是對候選山羊本身的表現進行評定而確定其質量的優劣程度。主要依據本身的生產性能,如肉用山羊的日增重;乳用山羊的產奶量;毛用山羊的剪毛量;皮用山羊的毛皮品質。同時也要考慮其他指標,如生長發育快慢、品種特征是否明顯、體質是否健康和健壯,外形長得好不好等。
后裔鑒定就是根據后代的品質來選擇種山羊,多用于優良公羊的后裔測定。
要使山羊選種達到目的,取得好的效果,在進行山羊選種時,一是注意堅持標準,嚴格淘汰。選種不按標準來選就達不到預定目的;選種不配合淘汰,也是達不到預定目的。二是注重選種方法。三是注意資料的登記、整理、分析。四是在查看系譜時應注意祖代的優點;也要注意祖代的缺點和缺陷。五是在本身鑒定時,要注意根據育種和生產需要確定鑒定項目。項目的確定要注意其實效性,不宜太多。六是在后裔測定時要注意條件的一致性。